當談及台灣創新教育界的重要推手時,不得不提一位臉書粉專擁有高達25萬追蹤、創辦全台灣最大線上遊戲學習平台《PaGamO》、主持超過200場演講,更在2016年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同時登上「總統創新獎」舞台的 — — 台大電機系「葉丙成教授」。
自2010年以來,葉丙成教授更結合自身的教學專業,以及創業期間透過數百場pitch(對投資人的提案簡報)而成功募資超過千萬美金的實務經驗,開設了每年都造成上百位大學生搶修的「台大簡報課」。
而今天,終於成為師大學生的我,有幸透過三校聯盟的資格,上到這門我從「國中」便夢寐以求的課程,現在就與大家分享我上完第一堂課的收穫吧!
不只是簡報課,更是表達課
很多人聽到「簡報課」,會認為這門課主要是在教大家設計「精美又吸引人的簡報」,我自己也曾這樣以為。
事實上,一堂課後我才了解「presentation(簡報)」的重點絕不只是做投影片;更重要的,是學習如何透過精準的表達能力與舞台魅力,將理念或作品有效傳遞給觀眾。
「簡報不只是做投影片,更是化繁為簡的藝術」 — — 葉丙成教授
而這樣的誤解,或許也反映了亞洲社會常常有的迷思 — — 認為「100分的作品」便是成功的關鍵,忽略了透過表達,讓人理解作品背後的價值、讓人深深受到吸引的重要性。
這讓我想起過去兩年我在英國讀書時,經常會參加學校舉辦的提案企劃比賽。我和幾位夥伴總是日以繼夜地開會討論我們的行動方案,最後產出非常詳細而完整的企劃書。
我們當時堅信:如果我們的計劃足夠好、足夠詳細、足夠有可行性,沒有理由不被選上。
但現實是,雖然歐美同學的企劃書通常不如我們的那麼扎實、縝密,卻在訓練有素的表達能力之下,成功將「最簡單的想法」呈現得「充滿價值與可能性」。這時候,即便企劃書還不是最完整的,卻能讓人相信他們的想法是有潛力、值得投資的。
當然,這不是要我們不花時間在作品本身、讓自己成為一個單靠「很會講」就得到許多機會的人。而是,如果我們都已經有很棒的作品,那為何要讓「不夠好」的簡報表達能力,阻止作品的可能性、辜負自己的努力呢?
「簡報能力差,就算你有改變世界的理想,也無法說服人加入你的行列」——葉丙成教授
所以為什麼簡報很重要?
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知道,雖然亞洲學校從來不把這當成重點,但簡報能力真的非常重要(如果未來我能創辦一所學校,也要把簡報課列為必修XD)。
不管是在「企業」,要面試找工作、要對公司內部報告你的成果、要代表公司對客戶進行合作推廣;或是在「NGO」,要讓人相信你的理想、關注到你正在倡議的議題、看見你的努力並願意捐款贊助 — — 簡報能力都很關鍵。
「同理心」是我最大的收穫
不過這第一堂簡報課除了讓我看見簡報能力有多重要以外,我更大的收穫,其實是深刻意識到「同理心」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核心的角色。
從小到大,我一直是個性較為內向、敏感、善於觀察、同理心強的人;比起商業,也總是對於教育、NGO、故事、社會議題等領域更有興趣。因此,過去的我經常在不同NGO實習,或是自主發起各式各樣提案與社會行動,嘗試改變社會問題。
直到前陣子,我決定踏出舒適圈,接觸看看商業職場的實習。
原本以為自己的經驗還算豐富,卻在面試時,我發現在企業界,像「同理心」、「耐心」這樣的關鍵字與核心能力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場。
甚至有一個科技業的面試官直接告訴我:「雖然你的能力很優秀,但「過於溫和、不懂得商業職場競爭時的『血腥與殘酷』⋯⋯」當下我真的備受打擊。
「難道一個教育人就不能踏入企業嗎?」
那陣子我的內在常常會有類似的矛盾,好像如果我要在企業走得好,就必須拋開真正的我,那些我在乎的價值、屬於我的溫暖特質。
甚至,不只是我而已,我記得身邊其他社教系的同學也常會在課堂上詢問教授:
「讀『人文社會』、『教育』相關科系,未來真的能吃飽嗎?找得到工作嗎?企業會要嗎?」
「是不是走了教育、踏上NGO之路,就很難再轉換跑道了?」
直到這堂簡報課,才讓我意識到:其實「軟實力」真的是能夠帶著走的。尤其像「同理心」這樣的能力,真的不只是華人美德,更是在社會上、職場上都能帶你到各處的重要技能。
為什麼呢?上面有提到一場「好簡報」的核心其實就是「精準、有魅力的表達」。而如果要達到這樣的話,首要任務就是「了解你的觀眾」 — — 他們的年齡、需求、有興趣的領域等等;接著再根據此,投其所好的設計出最有優勢的簡報內容。
換言之,無論你要賣什麼產品、爭取甚麼合作,如果能夠在試圖說服他人之前,就先知道對方所有考慮的點和可能提出的質疑,那麼推銷起來無往不利。
而這,不就是所謂「同理他人」、「換位思考」的能力?
原來我的所學和特質不是沒用的!